冬至,又称日南至、冬节、亚岁等,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。冬至是“二十四节气”之第22个节气,斗指子,太阳黄经达270°,于每年公历12月21-23日交节。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,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,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,太阳高度角最小,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、黑夜最长的一天。
冬至渊源
过冬至节最早起源于汉代,盛于唐宋,即使是在明清时期,冬至依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,清朝道光间苏州文士顾禄《清嘉录》里有记载:冬至大如年。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,其实早在西周时期,就对冬至非常的重视,在冬至这天会祭祀天神,《周礼·春官宗伯》记载:“以冬日至,致天神、人鬼;以夏日至,致地抵、物魅,以福国之凶荒,民之札丧”,由此可见西周官方对冬至的重视,究其原因,冬至代表着阳气生,而中国传统阴阳思想中,天为阳、地为阴,西周会祭祀天神也不足为奇。
但是西周时期,冬至并不是节日,因为西周是使用夏历,十一月为正月,冬至即为岁首,所以冬至在西周并没有单独成节,但其意义就跟现代的元旦类似,到了汉武帝时期,采用夏历正月为新的一年开始,冬至不再是岁首,但冬至依然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的一天,因此西汉时期,冬至渐渐成为节日。
物候现象
中国古代一些文学作品将冬至分为三候:“一候蚯蚓结;二候麋角解;三候水泉动。”意思是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,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。由于冬至后太阳直射点往北回返,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,太阳高度自此回升、白昼逐日增长,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。
冬至习俗
冬至,又称日南至、冬节、亚岁等,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,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,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。
在中国南方地区,有冬至祭祖、宴饮的习俗。在中国北方地区,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。
冬至是中国传统的节日,在这一天,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习俗,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习俗:
吃饺子
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,每年冬至日,有吃饺子的习俗。我国北方地区在这天要吃饺子因为饺子有“消寒”之意,至今民间还流传着“冬至不端饺子碗,冻掉耳朵没人管”的民谚。
“画九”
所谓的画九,实则是冬至后计算春暖日期的图。明代《帝京景物略》载:“冬至日,画素梅一枝,为瓣八十有一。日染一瓣,瓣尽而九九出,则春深矣,曰九九消寒图”。“九九消寒图”有三种图式,分别为文字、圆圈、梅花三种。
吃汤圆
“南汤圆,北水饺”,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,在江南尤为盛行。“汤圆”是冬至必备的食品,“圆”意味着“团圆”“圆满”,冬至吃汤圆又叫“冬至圆”。民间有“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”。